穢跡忿怒明王


捌拾柒   穢跡憤怒明王寳像


經中記載,佛剛臨入滅,只有螺髻梵王不來供養佛,而且與千萬億眾的天女在共享慾樂。衆人都認爲此螺髻梵王一定有“我慢”之心,於是大家派遣了咒仙前往收服,結果當見到螺髻梵王的宮殿外圍都以種種不淨污穢物作爲城牆,眾咒仙皆犯咒而死。於是大衆又改驅策無量的金剛聖眾持咒而往,結果七天之中也沒有一位金剛聖眾能將螺髻梵王降伏。此時佛陀憐憫大衆,即以大遍知的神力從左心化現一尊不壞金剛(穢跡金剛),此金剛立刻在眾中從座而起,跟大眾說:“我有大神咒,能取彼螺髻梵王。”然後騰身前往螺髻梵王宮殿處,才用手指一指,在咒力的催伏下所有的“醜穢不淨”立刻變爲清淨大地。螺髻梵王也於當下妄情消除、穢垢皆淨,隨即發菩提心與穢跡金剛同歸佛涅磐之所。穢跡金剛即同在座的大衆報告說:“若有世間衆生,被諸天惡魔一切外道所惱亂者,但誦我咒十萬遍,我自現身,令一切有情,隨意滿足,永離貧窮,常令安樂。”


·批註: 釋迦牟尼住世時,本不提倡巧立文字而度化衆生的方式。雖也起言語而説法,但都是暫時先“立”之,而後再“破”之,生怕衆生因執著於語言文字上的一經、一法而不能了達法性本來,所以在經典中描繪其涅磐后僅化身為“咒音”續留人間,度化衆生。依佛經描述,螺髻梵王“以穢破法”,但穢跡金剛偏偏不怕污穢而降伏之,表明此尊所代表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“清淨”本性,也象徵佛陀所闡述之佛法真意。衆生“迷而不覺”,貪著“清淨”境界,所以心隨境轉;諸佛“覺而不迷”,於一切相而不執取,故而心能轉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